4月15日讯 《足球报》撰文深入分析了中超俱乐部在周边产品运营方面的现状与潜力。文章指出,虽然目前中超球队在周边收入方面仍落后于日韩甚至欧洲部分低级别球队,但随着球市回暖与关注度提升,俱乐部在该领域的增长前景十分可观。
中超
数据显示,本赛季中超前五轮共吸引观众95.64万人,场均2.39万人,成功超越J1联赛同期数据,重夺亚洲顶级联赛观众人数榜首。这一趋势直接推动了俱乐部周边产品销售的增长,例如北京国安上赛季相关销售额已达1600万元,领跑中超。
不仅是球衣销售,同比上涨63.2%,围巾、运动帽、休闲衫等产品销售也有26%的增长。今年初,国安、申花、津门虎等俱乐部的球衣销量均有显著上升,甚至一度出现售罄补货的情况。成都蓉城凭借稳定的主场观众基础,全年周边收入预计可突破1000万元。
中超历史上周边产品收入最高点出现在恒大巅峰时期,2018年曾达6000万元。即便是2022年广州队降级前,其年周边收入也维持在两三千万元。文章指出,若当前球市趋势延续,俱乐部在产品开发、渠道拓展和品牌联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未来再次冲击甚至超越这一水平并非不可能。
此外,文章还对比了日韩及欧洲五大联赛的周边收入表现。例如,浦和红钻去年周边收入约8000万元,凯尔特人高达2.9亿元,而英冠球队雷克瑟姆也有4000万元,凸显中超在该方面的潜力空间。
当前国安、申花、泰山、津门虎、英博等俱乐部具备庞大球迷群体与较高主场上座率,是未来周边产品运营突破的关键力量。特别是升入中超的英博,去年周边收入仅36万元,占比极低,增长空间巨大。未来,中超俱乐部若善用IP联名、跨界营销等手段,进一步提升品牌商业化,将为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力支撑。